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,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。

「ESG永續發展系列講座」-碳權交易解密-綠色經濟的新契機

  • 觀看人數: 2626
  • 2023-12-19
「碳權交易機制」源自2015年《巴黎協定》,旨在全球升溫不超過2°C並在2050-2060年間達成淨零碳排放。「淨零」與「碳中和」是不同概念,前者尚無國際標準,後者已有技術標準,透過碳權交易抵消排放。台灣的碳定價機制包括碳權、碳費和碳交所,目的是提供減排誘因,促進環境保護。

  近兩年來,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化,溫室氣體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。國際貿易中的碳盤查要求和國內開始徵收的碳費,讓排放碳成為了一項需要付出代價的行為。然而,市場上對於碳權仍存在許多誤解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由「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」與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」共同舉辦的ESG永續發展系列講座,將於2023年12月18日晚間舉行,旨在深入探討和澄清這些議題。

從《巴黎協定》到2050淨零目標,辨識「淨零」與「碳中和」

  「碳權交易機制」可以追溯到2015年《巴黎協定》。當時,聯合國各國達成共識,本世紀內全球升溫不得超過2˚C,並設定在2050-2060年間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。「淨零」和「碳中和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:「淨零」目前尚無統一的國際標準,且實現難度高;相較「碳中和」則已有成熟的技術和國際標準,指的是透過碳權交易來抵消排放量的概念。


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引言

揭密國際碳市場,「排放許可」與「碳信用」的差異

  劉哲良博士特別指出,國際上並沒有明確定義「碳權」這個詞。國際碳市場交易的標的主要有兩種:一是「總量管制排放」系統下的「排放許可」或「排放權」;二是「碳信用抵換機制」下的「碳信用」或「減量額度」。總的來說,碳權交易機制使得降低碳排放總量成為可能,並且不同碳權市場因需求和操作的複雜性而產生價格差異。


中華經濟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劉哲良主任

台灣利用碳權、碳費與碳交所,建立完整的減排誘因配套措施

  目前,台灣的碳定價機制包括碳權、碳費和碳交易所三個部分,目的是提供減排誘因,而不僅僅是進行交易,這就像推廣電動車需要先安裝充電樁一樣,是一個完整的配套措施。臺灣碳權交易所作為一種政策工具,而非單純的商業平台,旨在鼓勵更多的減量專案,利用市場力量來促進環境保護。


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彭國貴執行副總經理致贈出版品予劉哲良主任

 

  隨著台灣碳交易市場的逐步推進,2023年12月迎來第一批現貨交易,這標誌著我們在碳市場上的一大步。為了應對市場需求,我們也在積極推動ESG永續系列課程,這些課程不僅涵蓋碳交易的基本知識,還深入探討實際操作和策略。台北金融ESG學院致力於將正確的ESG永續知識和工具傳達給每一位關心環境的人,助力台灣企業在ESG領域取得更大成就。歡迎大家共同探索永續發展的新契機。詳情請洽官網查詢:https://tff.org.tw/ESG

  此外,台北金融基金會積極邀請擁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永續發展專家,舉辦「ESG永續系列講座」,為與會者提供一個深入交流的平台,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ESG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策略。

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