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沒有聲音是我們最大的聲音,1991 創辦時的觀察與理念
1985年9月廣島協議簽署後,新台幣繼日元、馬克後,大幅升值,因過多的錢追逐有限的資產,進而,股票、房地產等的大幅飆漲,造成所得的重分配,形成社會的動盪。這是金融資產產品面管制放開後的結果,倘供給面放開,即新銀行開放,牽連的面向將更多、更廣、更複雜。
這是台灣未曾有過的經驗,勢必需要有NPO組織的財團法人,扮演「平台溝通」的角色,方有助各種聲音出來。此舉將對金融業的產官學研媒各界,均有助其改善、提升決策品質,亦即,市場不缺是誰的聲音,而是,儘可能不要遺漏某一類/個聲音,這才是重點、問題的核心所在。因有此理念,有助我們不需強調自己的論述、主張、看法⋯僅需以主持人的方式,多辦各種活動,邀請產官學研媒各界的專家學者,讓各種聲音出的來,我們僅以主持人/主辦單位的角色/角度,扮演好此角色即可。
如此,多年後,發現有如下的助益:
1. 與人為善,可看到更多面的角度,有助更多的學習、理解與體會;
2. 不易犯錯,再好的主張、高論與看法,⋯難免有所遺漏、不足;由自己角度發言、論述,難免需有所辯護,進而,易陷入泥沼裡,而不自知;
3. 總體大環境的發展趨勢,是跨領域、跨國境、跨區域、跨年齡、跨文化等,更是多面向、多思維、多元素、多文化等,多混合的斜槓人生與價值觀;
這理念對「台北金融」初期發展至關重要,避免不必要的犯錯、糾結與困擾,更不易走偏路。它亦是創辦TFF 最早初心動念的核心態度:,協助理清思路,找出屬於台灣金融環境發展的思路與方案。過程中,得以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關鍵:「多聽、多看、多問與多想」成為最佳的路徑。
2.僻立千仞,無欲則剛;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
這幾個字,應是對NPO最好的提醒與運作的註解,尤其是民間發起的金融之NPO的財團法人。印象中有幾次面臨決擇時,腦中迴響這句話時;則頓然清淅、明朗起來。走過31年,對這兩句頗有感觸;值得分享、傳承於同仁與後進。
3. 學習是一種享受
「台北金融基金會」非政府主導衍生、亦非某財團轄下的財團法人,是屬於自力更生型、運營的模式。運營上,主要以敎育訓練中心的營收,作為涵蓋每月開銷的來源,其他活動,則採專案以協辦/贊助等方式,有助透過市場機制檢驗其成果,落實其成立宗旨的理念。教育訓練中心於「台北金融基金會」佔據重要地位,然要辦得好,更是需有一好的理念。「學習是種享受」,作為落實此理念的關鍵導引,受益匪淺。
4.「有事做是種榮耀(Honor),而非負擔(Burden)、秀專業不要秀辛苦、文教事業不易有100分,但追求100分的企圖心,不容打折扣」
這是10週年特刊時的心得與感想; 回顧第一個10年,得以順利走過的關鍵,因強烈「我要活下去」的本能,我們卯足了勁,想方設法的找能作的事,不斷摸索各種可能,⋯其過程,這3句話,應是最佳的 心情/心得的寫照與匯總。
5. 金錢面的財富、心靈面的財富(財富的新註解)
2010前後,因有「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」、「秘密」等熱銷書籍給的靈感,進而,衍生的啟發,再予觀察與創新,提出對「財富」的新體會。
此系列理念:
金錢面的財富:關鍵有三:掌握「趨勢」、不斷「學習」與適度「理財」,持之以恆,則財富即在不遠處;
心靈面的財富:關鍵亦有三:勾勒「夢想」、行動「公益」與落實「和諧」,努力以赴,則心靈的富足,自在其間;
上述的理念,亦是累積31年來「推廣理財、金融商品」等過程,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下,所觀察與反思的心得。
6.金融、產業、科技、ESG
近5-6年來,興起的FinTech,以科技帶動金融與普惠等的課題,造成市場重大衝擊。金融的演進,涵蓋金融產業、產業金融、金融科技外,隨著大環境的變遷審拓時勢,進而,於2021年,更提出「金融*ESG」等趨勢,構成較完整的面貌。當金融機構、業界面對此大環境的各種變化,如何因應,即成為各金融機構的「金融文化」,亦決定其未來因應環境、趨勢的能力與能量。釐清如上的背景,有助「台北金融」在提升「台灣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」宗旨,亦有更清淅的視野,有助進一步的因應與能量的擬聚。
總之,31年歷程,恍如昨日;其間甘苦,自在其間。「台北金融 30而勵」身為原始的創意發想者,更是實際摸索其間的創辦人/負責人,一路走來,有賴當年發起伙伴/同仁的群策群力、歷任主管機關的協助與支持、產官學界的師長、專家學者的無私指導與幫助,得以有若干些許的成果。
然本著「傳承與分享」的態度,為過往得以走過此歷程,較具關鍵的「理念」,其間的摸索等,說明於上。盼能有助:
1. 過往參與其間的發起人/工作伙伴、給與支持協助指導的長官、專家學者的參與與付出等,有一較完整的回顧;
2. 關心台灣金融業發展的同仁或新進,得有一較全貌的認知與理解;
3.「創業不易、守成惟艱」倘能給新的世代,有若干參考與對照的面向,亦屬另一世代的傳承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