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ne fine body…
葉倫本來就是較謹慎的鴿派,經濟指標一有風吹草動,她就會停下來多看一下;當環境趨於不穩,她也就更小心。未來要繼續升息,肯定是一步比一步難。
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拿到共和黨提名,將與希拉蕊角逐白宮寶座;不論你願不願意,都必須正視這個現實,並做好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準備。
從歐洲央行到美國聯儲,甚至日本央行,近來竟一致止住擴大QE的腳步; 這些年來,央行政策受市場波動牽制,此刻看似守住政策節操的舉動,恐只是短期調整。
川普的政策,看起來的確是有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的效果,但是,在「川普刺激」的期待退散後,美元與美股還會持續高漲嗎?
去年起,中國政府開始要求金融去槓桿、去風險,監管雷厲風行,帶來一場信用收縮。加強監管力度、肅清腐敗,長遠來看都是好事,但矯枉過正,反而會造成新風險。
近年金融科技(FinTech)在全球各地爆炸式增長,其帶來的金融革命與全新商業模式,衝擊傳統金融業與新創事業。金融與科技的重組,讓傳統金融業務的運行規則與商業模式被重新詮釋,不僅開啟全球傳統金融產業的另一個新競爭起點,同時也將網路創業家、科技業界帶入數位金融領域,共同創建新生態圈,在全球金融業引領一股創新風潮。
美國總統打響貿易戰爭,即將對中國實施巨大制裁。然而中美經濟實已密不可分,美國在打擊中國出口的同時,也傷害了美國消費者和跨國企業。
土耳其里拉劇貶帶來的債務危機,會不會演變成全球性風險仍屬未定之天,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美元會帶來連鎖反應,土耳其則未必。
低增長、低通膨、低利率的「日本病」,正在世界蔓延,各國央行一味用貨幣政策來製造人為增長幻影,沒有從日本失落的30年得到教訓。
打造屬於台灣共好與共榮的美好未來
跨主權時代早已悄悄來臨,但各國仍用老舊的主權技能應付新文明; 而「境外公司」是全球的新常態,若不用新思惟對待,世界經濟就玩不下去了
6月23日,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,脫歐派意外以得票率51.9%,擊敗得票率48.1%的留歐派。脫歐結果令市場錯愕,引發全球資本市場動盪。事隔十餘天,有些紛雜的訊息沉澱下來,輪廓看的比較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