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ne fine body…
日本央行會議後,提出擴大購買ETF,總裁黑田不是不想出招,實在是快沒招了;他們的關注點轉向擴張政策的中期可持續性,預計秋季時,整體貨幣政策面臨重大調整。
力主產業回流、美國優先的川普,料將提高科技產品進口關稅,阻擋各國低價傾銷,從華為、小米到鴻海都會受衝擊,然而也可能引發中國反制關稅貿易戰。
哪怕中國政府再努力,中國經濟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,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,與其人為干預達成「穩增長」目標,還不如「穩就業」,讓市場有出清的機會。
中國的消費群體勢力正在改變。每6人就有一位90後,敢花錢,僅26%有適當儲蓄;注重體驗、個性,與上一代大不同,他們的消費模式將左右中國未來十年的路徑。
真正意義的貨幣環境正常化,其實遙遙無期。在QE肆虐的大環境下, 金融資產價格、生活成本的上升都超過工資上升,打工仔要靠工資過活,越來越難。
川普處理貿易糾紛,卻意外搭救了已出現流動性困難的中國經濟。北京在信貸政策把控上出現了鬆動,破天荒地將信貸、股市、債市、樓市、匯市放在一起。
日本平成時代即將結束,但抑制日本經濟復甦的負面因素卻沒有因此消失,回顧平成時代,日本的經濟,敗在三件事情上。
橋水基金認為,各國央行實施量化寬鬆,救援股市與債市,也導致借貸槓桿的增加,而美國與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經濟體,已到了經濟擴張週期的尾聲。但資產的繁榮週期呢?
在推動線上與行動的申辦與交易活動,有兩個不可或缺的關鍵控制點,一個是身分驗證,另一個是防止將非法所得進行處理與掩飾的洗錢防制,前者是對”人”的管理,後者是對”物”(錢)的管理。資安不再僅是技術性的問題,已提升至”公司治理”層次,成為公司高階主管與董監事關注的策略性管理重點
要求閣員「小錯不斷、大錯不犯」、「八年累積抵不上八秒失言」,這些告誡都沒有錯;但台灣經濟結構要改變,就一定會犯錯!事前規畫「議題發展模擬小組」,將是因應之道。
中國企業在東南亞投資,已明顯超越美國,這也說明了東協各國為何紛紛向中國靠攏。除了以往能源、房產、交通等領域,今年更多了IT經濟與消費經濟,可謂百花齊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