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ne fine body…
過去,美國、日本相繼採取貨幣寬鬆政策,使得日圓兌一美元的匯率貶值。如今,美國改採貨幣緊縮,加上日圓被當作避險貨幣等原因,將使得日圓兌一美元的匯率升值。
現下的局勢讓許多人認為,日本的低成長無可救藥,但我不這樣想。日本已是富裕社會,不應追求不必要的高增長;一如工作者的價值不再是工時,而是創造力。
日本經濟連續八個月擴張,加上美股歷經長久牛市,已顯得太貴,投資人對日股樂觀以待,但能否如開年以來繼續高升,「安倍經濟學」成效是關鍵。
梅伊政府提出脫歐新計畫,底線模糊不少,但內部卻分歧巨大。歐洲則認為,英國既要共同市場,又不肯付出代價。梅伊就算成事,也會裡外不是人。
中美貿易談判、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,造就鮑爾見好就收的機會;只是,預防式降息結束了,未必等於衰退下降息不會開始,關鍵在於時機。
20年來,中國對外不惜重金收購外國企業,對內讓老百姓幻想從股市、房市維持資產,這張撐起中國人民信心的「財富信用卡」,一旦刷爆,將揭穿國王的新衣。
目前,美國的通膨預期在下滑中,葉倫有再拖一拖的本錢。決策者對市場動蕩的恐懼,更給了一個重塑加息預期的藉口。
無論美國、德國或法國、日本,近年經濟成長率都大幅下降, 這樣的「停滯狀態」引發不少焦慮,但換個角度,也可以看成是經濟和社會成熟的結果。
英國脫歐本來就只有「硬脫歐」一途,歐盟不會容許眾叛親離。眼下英國經濟、房市雖將進入黑暗期,但會不會他日歐盟解體後,笑到最後的是英國人?
朴槿惠18項罪名起訴,連帶拖累保守勢力,無力角逐本屆總統選戰;韓國政局確定變天,日本、中國,甚至美國都要當心了!
從葉倫就任美國聯準會主席到現在,3年來,她所預告的通膨壓力,並未到來。濫印鈔票,沒帶來物價上升;就業熱,也沒帶升物價。通膨哪裡去了,全世界都在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