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,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。

司徒達賢:理性思辨從聆聽開始

  • By 司徒達賢 觀看人數: 1757
  • 2017-01-16


社會充滿具爭議性的議題,透過溝通進而理性思辨,是社會前進的先決條件;
然而,溝通包括「說」和「聽」,專心地聆聽,才能夠體會發言者的思路邏輯。

  現代社會需要分工合作,也需要集思廣益,甚至必須時常整合大家的矛盾,共創多贏。為了做到這些,有效率的人際溝通極為重要。這在企業決策過程中如此,在民主政治體制中更是如此。
 
  在組織中若有人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產生初步構想,也應提出來接受大家的質疑與補充,以期使最後的方案更趨完備。如果大家對自己想法的表達語焉不詳,或大家對彼此所講的內容根本沒有在聽,或聽不懂也未發問澄清,則不僅影響決策品質,而且也失去了經由溝通來增廣知識、強化思辨能力的機會。
 
  當前社會上具爭議性的議題不少,有效溝通各方意見,並進而在抉擇之前進行理性思辨,是社會持續進步的先決條件。換言之,大家擁有的溝通能力,在根本上影響最終決策的理性程度,以及社會的和諧程度。

 
  「溝通」包括「說」和「聽」,缺一不可。然而許多人誤認為溝通能力只表現在「會說」,能雄辯滔滔、說服別人,就被認為「會溝通」,而聆聽這一端則常被忽略。事實上很多人的發言未被「反對」,是因為大家沒聽懂;或不願被誤以為存心「找碴」而保持緘默;或擔心暴露自己的無知,不便提出心中的疑問。這時發言者可能以為大家都聽懂了,甚至都接受了他的想法,而真實的情況是大家只是「姑妄聽之」,對其所言懶得聽也懶得想。
 
  這種各抒己見而沒有人認真聽的情況,在社交場合中聊些風花雪月或內幕消息尚可,在正式場合也這樣就不對了。
 
  溝通能力很重要,但僅是呼籲是不夠的,必須要實地練習及要求。我在上課時,會請學生隨時準備複誦其他同學發言的內容,這樣可以讓學生很快就知道自己聆聽專注力的不足,並進而努力改進。
 
  能專心聆聽才能深刻體會發言者的思路邏輯,進而得以增長自己的知識,體認自己在思想能力上與其他人相比的相對優劣,也可經由交流而獲得更好的方案。社會整體的理性水準,應從每一位教師對學生聆聽能力的要求開始。

 
 
 
本文取自今周刊1047/司徒達賢《川普的財政刺激靠譜嗎?
※ 本專欄與今周刊獨家合作,非經今周刊同意不得刊載 ※
 
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