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ne fine body…
前幾天與一位投資人談話,他提到數年前某銀行理專推薦他一個投資商品,這位投資人是個好客戶,介紹的商品通常會買一些。過了幾年他想贖回資金,公司跟他說無法贖回,他當時一聽當然大為一驚,經理專解釋這是一個變額年商品,在當初已約定若到某一時間點未做表示,將自動把投資本利合轉化成年金,且一經轉成年金,即不能贖回。
台灣無疑正朝著高齡化社會前進,老化速度可以說是「超英趕美」。長照法的通過呼應著老人照顧的規劃與準備是刻不容緩。而鄰近台灣的日本,乃是全球高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,且看看門諾醫院長期照護部 戴玉琴主任前往長野縣──日本最長壽的縣市──參訪過後的心得分享。
本季主題:幸福、快樂
2012年,日幣兌美元價格是83.58日圓;隔年黑田上任,日幣兌美元飆破100日圓。現在,日幣兌美元匯率從102日圓往100日圓移動,重回2013年的水準。
聯準會升息步調緩慢,加上日本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退場,帶來匯市的激烈變化。 日圓兌美元從120升到100附近;若升破90,日本外匯政策可能將有重大影響。
繼英國脫歐、美國大選後,義大利公投未過,在在顯示精英統治者悖離民情; 自2008年金融危機起,義大利一蹶不振,又遭逢難民危機,脫歐之路正在起步。
川普 9 日承諾將在兩、三週內,提出「不同凡響」的租稅計畫,使得美元匯率收高,美股多頭可望持續。儘管投資致富是人心所盼,此刻仍建議多一些風險意識,有關稅制、放寬管制、增加支出及貿易法案等事務,糾葛且複雜,不大可能在幾個月內就迅速通過,市場與川普政府的蜜月期終究會結束,此事得務實看待,不能太過樂觀。
去年起,中國政府開始要求金融去槓桿、去風險,監管雷厲風行,帶來一場信用收縮。加強監管力度、肅清腐敗,長遠來看都是好事,但矯枉過正,反而會造成新風險。
過去,社會大眾普遍認為以公司名義持有房產及股票,可以節稅。其實,節稅效果要視情況而定。優先可以思考的方向,是這筆房產的獲利來源,主要是房租?或是賣出後的價差?若資產買賣有鉅額價差,可以考慮個人名義持有,才不會遭課較高稅賦。
台北的房價所得比接近15倍,對於一般年輕人而言,購房是一個沉重的負擔。可是有些年輕人比較幸運,有個富爸爸可以協助他完成他的願望。話說富爸爸的兒子即將新婚,富爸爸正思考打算如何安排兒子新房的方式最有利,富爸爸心想把自己名下的,也是不久前投資的房子過戶給他;富爸爸前不久投資的房子有兩戶,有一戶是在102年買進,另一戶是在104年底買入的。
真正意義的貨幣環境正常化,其實遙遙無期。在QE肆虐的大環境下, 金融資產價格、生活成本的上升都超過工資上升,打工仔要靠工資過活,越來越難。